王瑶卿(王瑶卿对四大名旦的一字评)

首页 » 影视资讯 » 正文
王瑶卿对四大名旦的一字评
王瑶卿,曾对四大名旦作过“一字评”——梅兰芳的像、程砚秋的唱、尚小云的棒、荀慧生的浪。这是王瑶卿通过长期观察、品味,最后对四位高足艺术特征所进行的一次集中、典型的概括。
王瑶卿的四个学生是谁来着
他的学生太多了,四大名旦都是,梅兰芳、荀慧生、程砚秋、尚小云。我觉得你应该问这四个吧。再者好像刘秀荣也是,现在还活着呢。
王瑶卿的弟子传人

王瑶卿门徒极众,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之外,在王门女弟子中,年龄最大的是新艳秋(原名王兰芳,字玉华),在王门“玉”字辈女弟子年龄最大的是王玉蓉(原名王佩芬)。王瑶卿的最小弟子是谢锐青。
程玉菁、冯玉铮(冯子和之子)、罗玉苹(女)、于玉蘅、范玉秋(女)、牟玉秀、张玉英(女、非中华戏校之人)等。李艳香、李吟香、李沁香;马艳芬和马艳云;章遏云、章逸云;张云燕、张贯珠、张婉云、张曼君、赵金蓉、赵岫云、杜丽云、杜近芳、华慧麟、李慧琴、海艳琴、雪艳琴(黄咏霓)、邓德芹、王芸芳、王兰芳、梁小鸾、冯金芙、金碧艳、云燕铭、毛剑秋、毛剑佩、谢虹雯、绿染香(本姓杨)、小王玉蓉(王玉蓉之女)、杨德华等(以上女)。黄玉麟(绿牡丹)、李香匀、周承冶、郭效卿、宋德珠、吴绛秋、戴衍万、林秋雯、高华、李凌枫(李缉之)和张君秋师徒等人亦从王授业。
晚辈请教的还有徐碧云、赵桐珊(芙蓉草)、朱琴心、王吟秋等人。另外票界的南铁生、章小山、苏效宇是属半师半友聆教者。
王派艺术流传的特点是,虽然门人遍及全国,甚至再传、三传,却并不以具体的唱、念、做、打的摹仿相似为标志,而是在演员自身的条件和基础之上分别体现其影响,于表面则无迹可寻。继承王瑶卿艺术最全面的是赵桐珊、刘秀荣,嗣子幼卿、女铁瑛,皆能继承王派艺术。


京剧艺术大师王瑶卿简历
王瑶卿,京剧表演艺术家、教育家,在梨园界被尊奉为“通天教主”。他生于1881年,卒于1954年,原名瑞臻,字稚庭,号菊痴,晚号瑶青,斋名“古瑁轩”,祖籍江苏清江(今江苏淮安)。其父为晚清著名昆曲演员王绚云
王瑶卿的艺术贡献

创立京剧花衫行当
王瑶卿是京剧花衫行当的创始人。他集前辈旦行艺术之大成,进行革新创造,开扩了旦行演员的新道路,促进了旦角与生角并驾齐驱的发展,成为京剧历史上的重要人物。王瑶卿的艺术渊博精湛。他首先突破京剧行当的严格分工界限,融汇青衣、花旦、刀马旦的唱、念、做、打,创造出旦行的新行当――花衫。
创立旦角王派艺术
王瑶卿一生从艺、授艺60年,世称“王派”,是清末以后传人最多、流布最广的旦行流派。唱工方面,打破老派青衣的传统程式,改革和重新设计唱腔,使之优美富于变化,如经他加工的《女起解》的八句反二黄,《汾河湾》的西皮原板,《三娘教子》的二黄三眼等,均成为沿传下来的唱腔。念白纯正传神,注重分辨四声、尖团和软硬气口,尤擅京白,善用虚字及语气词,提炼北京妇女的生活语言加以艺术化,兼有爽脆刚劲,以《得意缘》、《樊江关》、《棋盘山》、《十三妹》等剧为代表。做工细腻生动,在青衣戏中创造运用了面部表情、眼神、手势、身段、步法和水袖等新的表演方法,改变了传统“抱肚子”呆唱的模式。如《长坂坡》的抓帐的表演,即由王瑶卿首创。其他如《武家坡》的跑坡,《汾河湾》的进窑,《长坂坡》的跑箭和《失子惊疯》的疯步、袖舞等,也都在原有程式的基础上由王加工创造而成为旦行必备的特技。
王瑶卿武功扎实,腰腿功夫稳练,刀马戏的武打出色,并且创造了不同于刀马旦的花衫打法,有稳、准、快、美的特点,《娘子军》、《金猛关》、《珍珠烈火旗》、《棋盘山》、《穆天王》等均极精彩。他还丰富了旗装戏的剧目和表演,不仅台步、身段等外部动作精美自然,更能各具身份、气度,如《雁门关》(饰萧太后)、《梅玉配》(饰韩翠珠)及《探亲家》、《坐宫》、《珠帘寨》、《万里缘》等,均成为后来演出的范本。
改革创新传播京剧
王瑶卿的总体艺术风格是强调演人物,无论唱、念、做、打,均力求突出剧中人物的性格、感情,注意揭示人物的内心,因此所演人物丰满、真实,而且绝无雷同。王还对服装、扮相作了大量的改革,他首先于清末废除跷工,又改良《打鱼杀家》、《樊江关》、《穆柯寨》、《破洪州》等剧中的服装,结合人物身份和舞台美加以变化,例如创制了穆桂英所戴的蝴蝶盔等。在传播京剧艺术方面,王瑶卿亦有重大的贡献,他主张转益多师,博采众长,能因材施教,一生曾为众多的京剧演员(包括四大名旦)设计唱腔与表演,发挥各类演员不同素质、风格的特长,做到因人设腔,因戏设腔。例如在《孔雀东南飞》、《白蛇传》、《牛郎织女》、《柳荫记》等新编剧目中,紧密结合情节、人物,不受句式字数的制约,创制了新腔,对京剧的乐句模式和唱腔的程式有较大的突破。
提携成就四大名旦
在王瑶卿众多的弟子中,成就最大的就是后来的四大名旦。
四大名旦拜王瑶卿时,都已较有名气,因为王博学多能、改革出新、传艺有术。梅与王祖上是世交,两人亲情、友情兼具,梅对王十分钦佩尊重,王对梅也时时处处关切。王教过梅许多戏,如果说“花衫”是王首创,梅则是最先、最优秀的实践者。梅排的新戏,如《西施》、《嫦娥奔月》、《天女散花》、《黛玉葬花》、《千金一笑》等大部分是经过王参与创作、设计、排演或创腔的。程早年嗓音不太好,王认为一般青衣唱腔程嗓子吃不消,后来王把《骂殿》、《玉堂春》、《三击掌》等戏的唱腔从头到尾都改为适合程嗓音的曲调,形成了后来戏迷们最喜爱的委婉缠绵、凄怆动听的“程腔”。经典名剧《锁麟囊》的唱腔也是王和程花了40天时间反复推敲而成。荀慧生原为梆子花旦,后改演京剧,王把自己的看家戏都授予荀,把革新了的花衫唱腔及表演也传给荀,并帮荀设计了适合于他的低回婉转、圆润柔媚、美妙动听的一段段“四平调”、“南梆子”、“二黄快三眼”,所以人云荀慧生的花旦戏“得瑶卿之神髓”。尚小云嗓音高亢,但原先吐字太死,王瑶卿则在他高亢的基础上,帮他调整得字正腔圆、节奏鲜明,为他演唱艺术打下基础,形成了尚后来独特的风格。尚小云初次挑班,王瑶卿亲自为之把场,并让尚演出名剧《乾坤福寿镜》,此剧原为王瑶卿的拿手戏,而这次王则改扮丫环,为尚助演,此次演出轰动申江,也为尚小云创立尚派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演剧艺术上的建树
王瑶卿在演剧艺术上的建树,大致可以分为三步骤:
第一步,首先是把固有的本行传统老戏演好。哪怕是“开锣戏”,或是为别人配演“二路”,他都本着“戏在人演,只要努力研究,戏是限制不住人的”认识,一概严肃认真地对待,不挑剔、不草率。
第二步,就是从剧情戏理出发,经过仔细推敲,对存在缺陷的戏从剧本内容和艺术处理上加以修改,使之合情合理,臻于完善。
第三步则是演本戏、编演新戏,通过新剧目进行艺术革新的探索和实践;同时对那些精芜并存、瑕瑜互见的戏,敢于做“脱胎换骨”的“变革”,好比“作大手术”。
排演本戏,是他自青年时代就开始实践的。从十六岁起,就在“福寿班”参加了连台戏十六本《 德政坊》的演出,后来又在各班陆续参加过八本《 雁门关》 、八本《五彩舆)、八本《 儿女英雄传)(即全部《 十三妹))、八本《 梅玉配)、八本《混元盒》 和六本《 得意缘)、四本《四进士》的演出。这些本戏类似后来的“新编古代剧”。如果说那些传统老戏为王瑶卿打下了传统技艺的坚实基础,那么,这些“新编本戏”对发掘他的创造力则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为他的创造实践提供了园地。


王瑶卿的父亲
王凤卿 江苏盐城人,出身梨园世家。父亲王凤卿是汪桂芬传人,伯父王瑶卿为青衣宗师,弟王幼卿亦为京剧名旦。幼年学老生,宗谭派,曾受业于贾洪林、鲍吉祥。1914年在上海曾与梅兰芳同台演出。
王瑶卿的人物经历

王瑶卿祖籍江苏靖江,客籍宛平。为昆旦王绚云(名彩林,又名彩菱、家琳,字耀庭)之长子。其母为“同光十三绝”老旦郝兰田之女。二弟凤卿,为汪(桂芬)派老生。王瑶卿夫人为杨宝忠、杨宝森之姑母,膝下仅一女,名铁瑛,爱称“老铁”。
王绚云弟王家荫,有子名丽卿,亦工旦行。其子王世霞(亦名世侠),工小生。丽卿小妹为姚玉芙妻室,即王世续、李世芳之岳母。
王凤卿娶小生钱俊仙(王世续之父、刘雪涛岳父)大姐为妻,生有二子,长子少卿,原习老生后为琴师,有子继曾未从艺。少卿弟幼卿,随伯父瑶卿习旦行,并过继伯父房中为子,生有二女二子,长女存德适高维廉之侄兴华为妻;次女早天;长子绍曾,次子荣曾,幼入荣春社,改名荣增,工老生。生有三子,长子敬琨,于中国戏曲学院舞美工作,至此王门为五代梨园世家。 王瑶卿自幼受家庭的艺术熏陶,9岁从田宝琳(陈德霖之师)学青衣。后入四大徽班之一的“三庆班”向崇富贵学武功,再从谢双寿、张芷荃、杜蝶云等习青衣和刀马旦,并得到钱金福指教了把子功。有了文武昆乱的基础及众多的剧目,于1894年(光绪二十年),年仅14岁便借三庆班的台,演出了《祭塔》,反映极佳,因此崭露头角。
后与裘桂仙(裘盛戎之父)、鲍吉祥、时慧宝(时小福之四子)等人同搭陈丹桂的“小鸿奎”班。名旦“万盏灯”李紫珊,亦搭此班演出。他对王瑶卿极为器重,《虹霓关》是李紫珊的拿手戏,当时传授了王瑶卿,王也因此戏而唱红,有了小名气。
“同光十三绝”的时小福,是四大徽班之一“四喜班”的著名青衣,非常器重他,主动为其改正唱腔、纠正身段。并把自己的杰作《汾河湾》传授于他。
16岁时,即进入名角如林的“福寿班”。17岁因“倒仓”辍演。同年与杨朵仙之女结婚。次年加入其岳父所在的“四喜班”。  18岁嗓音复原,二次进入“福寿班”。在班中陈德霖为了提携后进,常把自己的主角戏让给他演,并陪其演配角,从此王瑶卿进入了名演员的行列。   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戏班被迫解散,演员失业。瑶卿、凤卿兄弟二人只得在东城椿树胡同家中用功。有时到票房练戏,并常与名票“红豆馆主”溥侗共研技艺。  21岁三进“福寿班”,兼演青衣、刀马旦之戏,并对《儿女英雄传》、《雁门关》、《混元盒》等本戏,大胆地进行了革新尝试。 1902年,经陈德霖、余玉琴介绍,进宫补去世的时小福之差,当了供奉。一同进宫承差的还有花旦杨小朵、小生陆华云、老旦龚云甫、丑角慈瑞泉、武生瑞德宝等。从此常与谭鑫培、杨小楼、汪笑侬等合作演出。
由于他常在宫中为慈禧演出,长了不少见识。他和谭鑫培经常合演《南天门》、《牧羊圈》、《金水桥》等戏。尤其是《汾河湾》颇受慈禧赏识。特别是一次为慈禧改的无法演唱的昆曲《阐道除邪》谱成京剧,得到了慈禧的特殊奖赏。
他一面在宫内承差演戏,一面在宫外搭班演出。1905年入“同庆班”与谭鑫培长期合作,常演剧目有:《南天门》、《汾河湾》、《桑园寄子》、《宝莲灯》、《御碑亭》、《四郎探母》、《法门寺》、《珠帘寨》等戏,真是珠联璧合。此时的王瑶卿已为旦角一时翘楚,誉满南北。 1909年,王瑶卿自己挑班,演出于东安市场的“丹桂园”,改变了以往生行领衔的局面。在此期间,上演了经他整理重排的《五彩舆》、《庚娘》等剧,名震京城。这是他的鼎盛时期,成为京剧史上以旦角挑大梁的第一人。
在与谭鑫培的长期合作中,亲眼目睹了谭鑫培参照京、昆、汉、秦、梆、晋、楚、湘等近十个剧种的本子、加以综合而改编的《南天门》,成为一出观众喜爱的新剧目。更清楚《失·空·斩》一剧,是谭在不损伤原剧精华的基础上,对唱词、唱腔、念白等进行革新,使之成为久演不衰的传统剧目。这对王瑶卿起到了极大启发和促进作用。   在京剧史上,生旦并驾齐驱,是从王瑶卿始;旦行独立门户、自成一派他是首创;旦角挂头牌他是第一位;旦角唱大轴他是第一人。他与谭鑫培势均力敌,时人把此二位誉为“梨园汤武”。
他善于把生活和艺术有机地结合起来,尤其是堪称一绝的旗装戏,是“王派”艺术的精髓。这和他进宫演戏有关,在宫中承差时,观察了西太后、皇后、皇妃、福晋等人的言谈话语和声容仪态,日久天长见多识广,体验就深刻了。把它溶于《雁门关》、《四郎探母》、《梅玉配》、《大登殿》、《珠帘寨》等戏中,再加以艺术创造,成为“王派”极有特色的代表剧目。
1911年辛亥革命,结束了宫中承差的供奉演出。后与二弟凤卿演出于粮食店的“中和园”,在此期间,因嗓音渐退,多侧重于演刀马旦和花旦戏。以整理和新编的《雁门关》、《金猛关》、《樊江关》、《得意缘》、《万里缘》、《马上缘》、《琵琶缘》、《荀灌娘》、《木兰从军》、《天香庆节》、《江南捷》、《穆柯寨》、《棋盘山》、《天河配》、《乾坤福寿镜》、《十三妹》等展献给观众。
由于他善于调动一切艺术手法,塑造了许许多多形神兼备、栩栩如生的舞台艺术形象,如:见义勇为、嫉恶如仇的何玉凤;有勇有谋、替父从军的花木兰;智勇双全、天真活泼的荀灌娘;文武兼备的抗金元帅梁红玉等等,真是众口称赞、盛极一时。在诸多戏中充分展示了他的艺术才华和创造才能,形成了独树一帜、风格新颖的“王派”艺术。 王瑶卿的鼎盛之年,正值光绪年间。当时京剧艺术已趋定型。旦角的青衣、闺门旦、玩笑旦、刺杀旦、刀马旦、武旦各行界限划分极严。唱、念、做、打各行只专一功,表演亦各有所偏。这种严格的分界,直接影响着演员对剧中人物的刻画和艺术的发挥。老一辈演员都恪守旧规,从来无人胆敢逾越这条鸿沟,惟恐被同行讥讽和嘲笑。
虽然王瑶卿青衣、刀马、花旦无一不精,文武昆乱不挡。但也只能以演青衣为本行。使他深深感受到青衣不能兼演花旦、刀马旦戏旧规约束的苦衷。在谭鑫培的改革创新精神影响下,他决心突破传统束缚,开创新路。
他从表演人物出发,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博采众长。由于他对旦角各行都极精通,就广泛吸取各行精华,突破行当界限,大胆革新。在他不到30岁的时候,首创了熔青衣、花旦、刀马旦于一体的“花衫”行当。使青衣不仅重唱,还重做、表,称“青衣花衫”;刀马旦也要重唱念和表情,叫“刀马花衫”。极大地丰富了旦行的艺术表演。尽管受到保守派攻击为“外道邪魔”,但他顶住了,并得到观众的欢迎和支持。戏曲理论家徐凌霄曾誉之为“非青衣、非花旦,卓然自成一家”。
王瑶卿对京剧的唱、念、做、打都进行了一系列的创新。他的唱功,被誉为“有骨头”的唱,明丽刚健、遒劲爽脆,尤以“西皮”见长,所唱(快板)更见功力。他的念白清朗爽利。念韵白生动自然;京白极富生活气息,更善用韵白和京白相间“风搅雪”的念法,以表现特定人物的风韵。在做表和身段上,善于运用步法和水袖技功,来表达人物思想感情。如《长坂坡》“跑箭”的园场;《武家坡》“跑坡”的下场;《乾坤福寿镜》“惊疯”的舞袖等等,都有独到之处,成为“王派”艺术的定型模式。
他非常注重“以形传神”。因此,对化妆、服饰、鞋履、扮相、砌末、把子等诸多方面,都精心地进行全面改进。
在砌末的改革上,也是煞费了苦心。特别注重如何区别那些最易雷同的人物。  王瑶卿开拓了创流派的先例。他的抱负和才智得到了充分的施展。由他所创始了“王派”,已成为京剧旦角的基本流派。梅、尚、程、荀四大名旦,就是在他的指导和培养下形成了各自的流派。曾有人称他和谭鑫培是“京剧生、旦两大革新家”,在京剧史上,王瑶卿不愧是一位革新创造的先驱。 由于过分的劳累,王瑶卿的嗓子过早地毁了。1926年最后一次到上海演出,头天的打炮戏《悦来店》、言菊朋、金少山的《捉放曹》,王幼卿、王长林的《女起解》。随后又演出了《万里缘》、《梅玉配》等“王派”代表剧目。使观众大饱眼福,尽管受到欢迎和赞赏,但终因嗓音关系,不便再继续粉墨登台,便立意潜心传艺。
也就是此行演出,在老共舞台对面的下榻处,经顾森柏、周梓章介绍,王瑶卿收了当时与林树森、金少山、盖叫天同台演出过的青年演员程玉美(程玉菁)为徒。并由周代笔写了“关书”。程当即向老师、介绍人以及在场的金仲仁、言菊朋、王长林、李洪春、茹富蕙、王少卿、王幼卿及来宾等行了礼。  王瑶卿对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四大名旦,不但根据其四人发音、表演、特长的不同而分别培养成为各自的流派创始者,而且据其特点传其剧目,使之成其为代表剧目。就是“一花(筱翠花)一草(芙蓉草)”、四小名旦中的一文(张君秋)一武(宋德珠),能得到剧坛内外一致赞誉,也同样是受到王瑶卿精心培育、因材施教的结果。
新中国成立后,王瑶卿接任了“中国戏曲学校”校长。以炽烈的热情、充沛的精力,投入了新的戏曲教育事业。从招生、考试、授课、演出、把场到戏改、编审剧本等一系列活动,都事必亲躬、不遗余力地洒着他的辛勤汗水,培养了成百上千的艺术之花,可谓“桃李满天下”。
1954年,王瑶卿因患脑溢血症病逝。文化部为他召开了隆重的追悼会。安葬于青龙桥青山公墓。他的一生,对京剧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cshxedu.com/artdetail-13760.html
 推荐视频

指尖传出的真挚热情2-恋人是消防员-

伊东健人   长妻树里   高冢智人   驹田航   藤原祐规   高森奈津美   石谷春贵   铃木裕斗   土岐隼一   田丸笃志

丈夫、太太与情人

伍迪·艾伦 布莱思·丹纳 朱迪·戴维斯 米娅·法罗 朱丽叶特·刘易斯 连姆·尼森 丽赛特·安东尼 西德尼·波拉克 杰弗里·库兰 布鲁斯·杰·弗里德曼 克丽丝蒂·科纳威 蒂莫西·杰尔姆 Nick Metropolis Rebecca Glenn Galaxy Craze Benno Schmidt 约翰·多马尼安 Gordon Rigsby 朗·瑞弗金 布莱恩·麦克康纳契 Ron August 杰瑞·扎克斯 卡罗琳·阿隆 诺拉·艾芙隆 Kenny Vance 史蒂文·兰达佐 Merv Bloch 弗雷德·迈

稻草狗1971

达斯汀·霍夫曼 苏珊·乔治 皮特·沃恩 T·P·麦肯纳 戴尔·亨尼 吉姆·诺顿 Donald Webster 根·哈奇森 Len Jones 莎莉·托姆塞特 Robert Keegan Peter Arne Cherina Schaer 科林·韦兰 Jimmy Charters Michael Mundell 大卫·沃纳

邻家怪男孩

薇薇卡·福克斯 Calli Taylor Travis Burns  亚历珊德拉·毕林思 Tom Meredith Jeremy Sry 杰森-沙恩·斯科特 Anna Belle 里比·希利斯 Veronica Mejia Kelly Lynn Reiter

记忆回放

柳乐优弥 奥田瑛二 岸本加世子 市川实日子 野间口彻

人生[电影解说]

周里京 吴玉芳 高保成 乔建华 李小力

网络谜踪[电影解说]

约翰·赵 米切尔·拉 黛博拉·梅辛 约瑟夫·李 萨拉·米博·孙 亚历克丝·杰恩·高 刘玥辰 刘卡雅 多米尼克·霍夫曼 西尔维亚·米纳西安 梅丽莎·迪斯尼 康纳·麦克雷斯 科林·伍德尔 约瑟夫·约翰·谢尔勒 阿什丽·艾德纳 考特尼·劳伦·卡明斯 托马斯·巴布萨卡 朱莉·内桑森 罗伊·阿布拉姆森 盖奇·比尔托福 肖恩·奥布赖恩 瑞克·萨拉比亚 布拉德·阿布瑞尔 加布里埃尔·D·安吉尔

夺帅[电影解说]

洪金宝 任达华 吴京 李修贤 恬妞 张兆辉 卢惠光 邵美琪

人类清除计划4[电影解说]

伊兰·诺尔 莱克斯·斯科特·戴维斯 乔瓦恩·韦德 马加 帕奇·德拉奇 玛丽莎·托梅 劳伦·维勒斯 克丽丝滕·索利斯 莫·麦克雷 史蒂夫·哈里斯 米切尔·爱德华兹 伊恩·布莱克曼 梅罗妮·迪亚兹 迪德尔·古德温 丽维·陈 阿兰·皮特鲁塞泽维斯基 洛根·克劳福德 约翰·麦克金蒂

 用户评论
 正在加载